首页>资讯 > >正文

优化营商“软环境” 拼出发展“硬实力”-环球百事通

央广网牡丹江5月19日消息(记者庞淼 通讯员张伟)年初以来,东安区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和着力点,聚焦优化政务环境、助企纾困减负、市场监管创新协同,努力让政策更优、办事更快、成本更低、服务更好的“四更”营商环境成为全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和新标识。


(资料图片)

东安区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和着力点(央广网发 东安区政府办供图)

旗帜鲜明有态度。强化以优化营商“软环境”夯实发展“硬实力”的意识,坚持“一盘棋”思想,步调一致强服务、转作风、降成本、提效率、优环境,倒排工期、压茬推进,以目标倒逼进度、以时间倒逼责任,高质高效完成各项工作任务。

任务分解有深度。对照《东安区2023年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方案》,全面梳理承担指标体系,进行任务分解,动态更新台账,明确责任领导、工作内容、要求、措施、时限,深入发掘自身优势,结合实际探索试验,扎实开展二季度营商环境攻坚行动,确保指标跃升省级、乃至全国先进行列。

办事效率有速度。全面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新注册企业审批时限压缩至30分钟,企业开办全流程审批时限压缩至0.5个工作日,全面落实减环节、减材料、减时限、减成本要求,坚决做到该办的事要坚决办、决不能拖,能办的事要马上办、决不能等,难办的事要想方设法办、决不能退,需要协调的事要合力办、决不能推。

工作衔接有密度。坚持问题导向、瞄准主要矛盾,上下齐心、同向发力,既要加强横向联动配合,把创新做法和上级表扬等第一时间与区优环办联系,及时精准上报,又要主动对上沟通争取,进一步明确目标差距、达标路径和验收标准,确保各项考核评价指标始终保持全市前列。

完成指标有力度。各成员单位紧盯营商环境数字化监测督导考评系统,及时登录“一表考”系统关注指标,研究制定指标优化提升的实践路径和具体攻坚举措,全力挖增量、赶进度、提速度,精准发力把各指标领域短板弱项解决好,把发展的成果体现出来,确保年底硬账硬结。

创先争优有高度。把优化营商环境各项工作全面纳入“四个体系”,利用深化能力作风建设“工作落实年”的有力契机,深入开展领导干部领衔抓“创+”活动,坚持对标一流、持续拉升标杆,注重典型引领,形成一批可学可鉴的成功经验和优秀做法,打造全市营商环境典范城区。

营造氛围有广度。整合多方资源,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宣传,大力培育、挖掘、宣传优化营商环境特色案例和经验做法,积极推介营商环境新举措和新成效,发掘和选树营商环境品牌,强化东安区营商环境品牌集聚效应,营造浓厚宣传氛围。

服务群众有温度。深入推进审批改革,深化“只进一扇门、最多跑一次、一网通办”等服务,打通数据“大通道”,让数据多跑路,让群众少跑腿。全面加强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,完善服务常效机制,增强本领精准服务,切实把群众的事“快办、办成、办好”,真正拿出“四个千万”的韧劲,当好金牌“店小二”,做企业“贴心人”。

督办考核有强度。强化系统整合、数据融合、机制聚合,完善督办监管机制,持续完善“好差评”系统,拓展服务范围,提升服务质量。同步开展“点穴式”督办检查,通过专人督、宣传督、通报督等形式,及时发放提示单、提醒函,多形式、多举措一督到底,形成一级带着一级办,一级督着一级干的工作格局。

追责问责有硬度。本着“动员千遍不如追责一次,教育千遍不如问责一次”的原则,强化追责问责,对有责不负、有事不理、有情不处、有优不创,效率不高、宣传不到、服务不优、督办不严等问题,区优环办要及时依规通报,纪检监察部门依纪追责问责,做到失责必问、问责必严。

标签:

相关阅读